上海建科徐汇科技园建科中心
来源 | 上海建科集团
9月,由上海建科集团策划、设计、建设以及全过程咨询管理的4.0版绿色生态零碳示范建筑——“上海建科徐汇科技园建科中心”正式启用。“上海建科徐汇科技园建科中心”的正式启用,打造了绿色生态零碳建筑实践的崭新示范标杆。
上海建科中心实景
“三零三化”,聚焦绿色生态零碳建筑目标
上海建科徐汇科技园建科中心坐落于徐家汇中心城区,以徐汇园区的更新改造为契机,提出了“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设计人本化、建造数字化、运维智慧化”的目标(简称为“三零三化”目标),通过集团全产业链的打通和建设模式的创新,开展了从规划设计、建造实施到智慧运维的整体谋划,来打造一个零碳园区示范基地,一个城市更新创新实践。
上海建科中心项目建成后,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最高等级)”、“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装配式AAA级建筑(最高等级)”、“美国LEED铂金级(最高等级)”、“英国BREEAM首批近零碳(最高等级)”、“中国健康建筑三星级(最高等级)”、“美国WELL健康建筑铂金级(最高等级)”等多方认证。
技术创新,“自然的容器,科技的乐园”
上海建科徐汇科技园建设初始即提出“自然的容器、科技的乐园”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过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本项目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致力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零碳建筑。设计注重以柔性文本为核心,重塑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打造开放交互的活力建筑、营造智慧超前的空间体验。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和多维立体绿化,实现环境共生的绿色理念。
基于可持续认证的目标引领,项目建立了包括可持续场地与景观、高效结构与建材、高性能建筑表皮、综合能源利用、高效机电系统、健康室内环境在内的六大技术体系,并集成了二十余项重点示范技术。
从生态、功能、美学三大方面进行了绿色场地的设计探索,合理规划场地地表和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实现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以上。
中庭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墙体及卵石过滤
上海建科中心首层的大面积架空保留了充足的通风廊道。春秋季时,人员活动区域的空气流畅,避免了出现旋涡和无风区,同时园区内的风速曲线总体较为流畅。冬季时,建筑的布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东北方向的来流风进入园区,保证了良好的舒适性和场地风环境。
上海建科中心主楼外墙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为进一步优化夏季遮阳效果、降低太阳辐射得热,在夏季辐射量较大的东立面和南立面设置了建筑一体化遮阳,遮阳设施与外窗或幕墙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安装。
建筑电动卷帘一体化遮阳措施实景图
屋面构造采用65毫米厚的新型高效保温材料——超薄真空绝热保温板(简称“STP板”)用于屋面保温,保温性能较现行国家及上海市节能标准规定的屋面性能提升超70%。窗户采用的三玻两腔充氩气双银外窗,具有低辐射率、低传热系数、低遮阳系数、高可见光透射比、防紫外线、降噪、节能等特点。整体外窗传热系数为1.40 W/(m2·K),玻璃遮阳系数分别为0.46和0.25,外窗热工性能较现行国家及上海市节能标准的规定提升近40%。
上海建科中心采用围护结构光伏一体化系统。与传统的薄膜光伏幕墙不同,项目南立面局部外墙采用与UHPC同色的晶硅发电玻璃,在幕墙单元非透明部分均安装立面光伏板块。立面光伏有效安装面积约200平方米,安装容量21.6千瓦,年发电量约7900千瓦时。
光伏幕墙外观图
建科中心室内实景图
上海建科中心全年累计耗冷热量比基准建筑降低幅度达到32.8%,全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一次能源消耗量降低幅度达到51.9%,分别从围护结构性能、空调机组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采取了多项减碳措施。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
来源 | 中国雄安官网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建局主办的“2023年雄安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第一批)专家评审会”举办。会上,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官方认证”的新区首批零碳示范建筑之一。
该项目建筑面积3450平米,地上3层,地下1层,前期临时功能为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后期永久功能为商业楼。项目将为雄安站枢纽片区产业导入、交流招商和企业疏解等提供支撑。
雄安“零碳”建筑——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
项目采用零碳建筑正向设计理念,适应气候条件,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和碳排放目标要求下,采用性能化设计手法,充分利用被动技术和主动技术,同时选用低碳建材、低碳结构以及材料减量化等设计手段,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碳汇等碳抵消方式,达到零碳建筑的设计目标。
项目在成本可控前提下采用通风廊道、保温遮阳、地源热泵、光储直柔、蓄能水箱、高效机电、智慧运维7大主被动技术组合。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效果图。李悦供图
该建筑充分利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在顶部满铺光伏板、屋面采用光伏玻璃采光天窗,依托高效、可靠、智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流,年总发电量可达到25.25万kWh。随后,再通过光储直柔技术,进行整个直流微网的智能调节,最终实现建筑电力能源的自给自足。据测算,此项应用每年可减少156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达100%。
此外,该建筑在设计前期充分运用建筑环境与系统动态模拟分析工具DEST对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建筑环境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建筑运行能耗等进行全年逐时模拟计算,充分验证零碳建筑建造及运营的可行性、合理性,为零碳建筑的建造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也就是说,该建筑从能耗标准制定、材料选用、运维管理等各维度综合考量,通过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等能源需求,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零能耗建筑标准的相关要求。
评审专家组充分肯定项目的零碳建筑正向设计理念,一致认为该项目各项设计指标充分满足本体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排放各项相关标准的要求,各项指标在本次参评的6个项目中均居于领先地位,7大技术的组合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关于雄安新区铁建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申报,并推荐上报国家住建部示范项目。
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试运行,随后将收集相关运营数据进行能耗与碳排放的进一步研究分析,以验证零碳技术应用效果及零碳建筑目标的实现度。
内求团结、讲诚信、重服务、促发展、铸辉煌。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会员单位探讨企业改革之路,完善经营机制,提高效益,促进昌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盛路乐华仕产业园9号楼